最近有在聊到
這幾年看了那些幼兒教育的書?
心中浮起的都是那些啓發/資優的書籍.
雖然也看了一些特殊兒童教育的書.
但我想應沒人希望聽到你介紹相關的書籍.
探究原因, 當然是人之常情.
剛好有網友提到了我小朋友的狀況,
有時假日時看到她瞇眼時的樣子.
腦中同時就會泛起了這些書的內容.
頓時有些交集, 有些雷同又有些不一樣.
試著將還記得的東西寫下來.
只是一些想法, 一些作為, 一些認知.
資優教育:
會看這些書是因為第一個小孩, 又不認同台灣的教育機構與方式, 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吸收各派的精華.
打造黃金腦 : 醫學/胎嬰兒的神經反應發展開始, 蠻多醫學知識的, 雖然可能對一般人來說太深了, 強烈建議可以先看這本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 怎麼從玩樂中學習
卡爾.威特的教育: 一個與眾不同的家中教育
啟發一生的猶太教育法: 不同的教育 Philosophy
蒙特梭利教育法-讓孩子從小玩出智慧 : 不同的出發點及工具方法, 台灣最夯的教育機構.
一次讀完8本教育學經典: 八種不同的教育方式, 不過都是教導幼兒如何與眾不同, 如何超越其它人.
當然還有其它的書.............. .
特殊教育:
說來也是緣份, 第二個小朋友帶給我們是不同的感受與想法.
間接的第一年看了一些醫學的資料,及
更深入了解嬰兒的發展與啓發.
第二年看了以下的書:
特殊兒教養寶典(上)(下)
這樣算不算自閉兒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問題
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
如何指導發育遲緩的孩子
家有學語兒
幫助選擇性不說話的孩子
來談談這些知識與認知在我腦中的交集.
這二種類型的書是二種不同的方向, 一為天才而設, 一為特殊而教
但又有其相同與相異之處.
相同之處:
1. 每個都是導引遵循嬰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而演伸而出不同的教育指導方式
2. 每個方式都試著要刺激不同的部位, 讓其能均衡的發展.
3. 每種原則都脫離不了幼兒的神經發展與自體學習.
4. 每種理論基礎都是要從小做起, 因為可塑性及神經元成長學習力最強, 最大.
5. 其精髓都是要小朋友在快樂/玩樂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相異之處:
1. 第一類的書是要讓幼兒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超越一般人的發展 ; 第二類的書是要特殊兒童回到正常的人生.
2. 一個是要讓 75分 到 90~100分 ; 一個只是要讓可能會只有 30/50分的幼兒到 60/70分.
3. 一個是初級的刺激即可誘發 ; 一個是要深入的引導, 反覆的刺激以期本身的生理突破限制.
4. 一個講求的廣而博; 一個是要精而深, 針對不同的點及狀況, 給予不同的指導.
不過從嬰幼兒就要開始刺激, 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 都沒錯.
只是在台灣被商人擴大誇張化.
不要讓小朋友輸在起跑點, 現在反而演變成讓小朋友累死在起跑點.
而且也變調成只有單向的灌輸, 沒有互動與學習的動機.
來看看二位教育大師的話:
華德福教育創辦者史代納曾云: "在心中編織情感 , 在腦海裡點亮思想, 在手足間運用意志, 交織著力量與澎湃的光."
華德福的重點不是 "教什麼?", 而是 "何時教?" "怎麼教?"
杜威(John Dewey): Learning by doing, 從實際的生活/多元的體驗活動/遊戲中學習, 產生認知, => 即能引導其掌握知識.
快樂=>學習動機強=>學習能力好=>自信高=>快樂=> 就會更容易學習.
期望自家的小朋友在往後的學習日子能真的快樂學習, 終生學習.
不期待其能超越他人, 只求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