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地的第一年, 施行自然農法, 機乎全軍覆沒.
玉米倒是有結幾個繐給我作種.
第二年俗事纏身, 自然農法變成 "野放農法", 比第一年還慘.
我爸每看一次, 必念一次. (他是以有機/適時有機肥栽種)
說我們這種讀書人種得怎麼有得吃.
的確, 越是貧瘠的土地, 越難施行自然農法.
(總不可能要一個非洲難民去跟日本相僕比吧!)
對自然農法比較深入的了解是:
其實是從"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http://blog.yam.com/nature_farmer&page=11
(如果各位對自然農法有興趣可以到其Blog 看看.)
建議各位花個半小時至一小時從 Page 11開始看.
(當作看小說一般)
內文有非常詳細記錄了自然農法遇到的困難與成果.
依農莊主人的算法,
自然農法的 Net Profit 是無法與慣性農法或半有機農法相比.
目前還是要從以前所賺的儲蓄中貼補.
但農莊主人一直相信, 在其戶頭乾枯前. 應可達到整年生活所需.

縱是如此, 其實我還是蠻深信自然農法之可行, 那是一種對土地之態度.
所以房子蓋好後, 我會切二塊, 一者為自然農法, 一者為有機栽種.
從中慢慢去了解土地與植物, 人與自然的互動.
曾經聽閒農改場的一位博士說 :
"自然農法與純有機"
為什麼日本行, 台灣不行.
他研究過, 那是因為日本大部份的土地有機質高達一米以上. (可以自然循環)
台灣的土地, 好一點的還有 30cm, 差一點的可能不到10cm, 那要如何有機栽種?
有錢的從德國/日本買土 ==> 厚厚的黑金
有點錢的施行溫室/有機肥料/生物防制.
沒錢的要快速回收的只好農藥越用越多.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自然農法抱持不同的看法
在台灣, 如果你真的是務農為主, 此法應是不可行也.
除了環境, 經濟產量外
但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價值"
因為其附加價值 (value Added)在台灣目前還無法彰顯出來.
Place, Place, Place.
這是做精緻農業該想的方向.
在商業上就是 "行銷"的能力.
但在農業上除產品外, 則多一個 "人"
這是另一層次的農業經濟
第一級 : 舊農業經濟, 賣農產品給大盤/水果行
第二級 : 目前蠻多人在從事的, 賣給消費者 / 超市, 主要還是"產品"
第三級 : 體驗經濟, 以人為本, 以服務為中心, 有的人是水到渠成 (如山芙蓉), 有的刻意為之.  農業技術 + 體驗行銷.

不過這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我呢! 也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花上五年的時間讓去土地充滿生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